远景动态 远景动态

(视频)令人期待的“湘中智谷”,如何刷新邵阳速度?

发布时间:2019-05-17 10:52 浏览量:799次 发布者:本站

导 语


“邵商”是湘商的第一劲旅,与温商齐名,被同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明清时期,邵阳商人以“吃得苦、霸得蛮、重义气、讲诚信”的品格,在外地修码头、开商埠、闯天下。


胆识、勤劳、创新、团结,是邵商的标签。目前,全球邵商达100万之众,拥有4万亿元资产,2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涵盖100多个行业和领域。

 

邵商和他们背后的企业、项目,是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自2015年以来,邵商回湘投资项目超过800个,投资总额超过2500亿元。邵阳湘商产业园建设领跑全省,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发挥人脉优势,打造和用好“邵商”平台,这成为邵阳在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与此同时,围绕“产业兴邵”,邵阳聚焦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产业,刷新了“邵阳速度”。


5月15日至16日,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率调研组赴邵阳市围绕“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课题展开调研。调研组一行走访了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隆回县的相关园区和多家企业。

微信图片_20200207103424.jpg


微信图片_20200207103429.jpg

“邵十条”

 

2018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邵阳首度纳入示范区。对于邵阳领导班子来说,这个机遇被认为是四十年前启动改革开放、1992年南巡讲话改革升温一样的重大战略和历史机遇。

 

“我们把它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招商引资的‘一号菜单’。”邵阳市副市长彭华松说。

 

在全省开放强省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后,邵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专班,抓紧时间编制邵阳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邵阳为打造承接平台、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出台了以“零收费、跑一次、免打扰、全赔偿、标准地、总测绘、免担保、投股权、保用工、扶升级”为主要内容的“邵十条”,引发了社会主体、广大客商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一组数据直观显示:2019年一季度,邵阳全市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4.4%——这一数据排名全省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3.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这一数据远高于全省第二名。

 

“湘中智谷”的中部惊喜

 

走进邵阳经开区,无尘化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以及互联化管理令调研组印象深刻。

 

在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无人驾驶的自动运装车在车间仿佛灵活的“小人儿”自由行驶,它们能自动运载货物到被输入指令的地点,有着整齐的行驶轨迹,不会发生“车祸”,亦能自动识别障碍物。

 

拓浦精工主要是生产智能厨房小家电和智能清洁电器,产品品牌包括夏普、松下、惠而浦、小米等十几个大品牌。“常规车间需要200号人力,而在这里只需要40个人。”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生产线按照工业4.0标准设计,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生产,填补了省内高端厨电产品整装生产的空白。


邵阳一方面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一方面通过引进彩虹特种玻璃、拓浦精工家用厨电、亚洲富士电梯、锐科机器人、慕容智能家居等一批新兴企业,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特种玻璃(显示材料)产业成为邵阳最具成长性和最具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2018年,邵阳市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来势强劲,全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企业500余家,完成产业投资680亿元。

 

按照邵阳的思路,坚持重点突破,邵阳将重点支持彩虹特种玻璃与世界顶级特种玻璃开展深度合作,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中国特种玻璃谷”;同时将紧紧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打造智能家电、智能五金、智能机器人三大智能制造产业园。

 

微信图片_20200207103447.jpg

令调研组一行感到“惊喜”和“震撼”的,还有位于邵东县经开区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是邵东县倾力打造的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举办昭阳智能制造大讲堂为起点,充分发挥智能制造宣传队、智囊团、助推器的作用,加速推进由“邵东制造”向“邵东智造”“邵东创造”的转变。

 

“把先进的‘智造’技术与市场对接,全方位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认为,用好这个孵化平台,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将辐射邵东、邵阳、湘西湘南以及整个湖南——真正让邵阳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聚集区、技术研发核心区、成果转化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

 

交通网络短板明显,园区配套依旧不足


机遇与挑战并存,邵阳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虽然邵阳从市本级到县区都建立了省级工业园,但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承接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新开辟的片区,由于建设资金短缺,水电路气和污水处理等管网配套不足,满足不了园区企业的生产需要。园区住宿餐饮、交通出行、子女就学等生活配套设施更加不全。

 

邵阳有830万人口,是湖南省第一人口大市,劳动力数量超过500万,但是,在邵阳很多企业依旧存在用工不足问题,留不住劳动力让一些企业主很伤脑筋。

 

现代交通网络短板在邵阳依旧明显。严格意义上讲,邵阳没有一条经过市区的高铁,怀邵衡铁路、娄邵扩改开行的也仅为动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呼南高铁邵永段亦迟迟未能开工建设——这条线路将有利于南接正在规划的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加快形成湘粤第二高铁通道,加速邵阳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承接和发展对接。

 

胡旭晟表示,邵阳要有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发展机遇,特别是紧紧把握2到3年的窗口期。要进一步明细操作路径,进一步摸清大湾区产业发展的脉搏,用好人脉的桥梁,利用好异地商会、同乡会等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把握好产业配套关键链条,从量和质两方面抓好落地项目的深度延伸,切实为落地企业排忧解难,善于宣传造势,打造国际性的展会平台和赛事。

 

 


图文 | 《文史博览·人物》 记者 黄璐

视频 | 贺彦 黄璐 沐方婷

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00207103454.gif


相关新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