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观察 远景观察

反向飞地助推区域协调合作实现升级

发稿时间:2024-09-04 05:32:20 来源: 浏览量:157次

网站头图——反向飞地.png
湖南湘江新区(图源:湖南日报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布局。“飞地经济”通过体制、机制、制度上的突破,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了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成为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实现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2022年,我国各类产业园区2万多个,其中飞地型经济园区超过1200个。

国家鼓励发展“飞地经济”的初衷,是期待在区域发展非均衡背景下,通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跨空间的经济开发、园区共建,以达到资源互补、经济互利、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但在具体落地中,基于制度、经济规律和宏观环境的共同作用,“飞地经济”的普遍模式是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飞地,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飞出地”提供产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飞入地”提供劳动力、土地资源。

这样自带扶贫帮困底色的飞地建设,虽然能为“飞入地”带来产业落地,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但大多数情况下,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产业层次相对偏低、科技含量相对偏低,导致低端生产要素不断向欠发达地区聚集,高端生产要素持续被发达地区吸纳,结果依然是“发达地区愈发达,欠发达地区难发达”的马太效应困境,难以真正落地“飞地经济”协同发展目标。

近几年在一线城市涌现的“反向飞地”,作为“飞地经济”的一大创新模式突破,推动我国“飞地经济”进入2.0时代。目前,上海的“反向飞地”数量超过了30家。深圳在2023年一口气落地了10多个“反向飞地”

“反向飞地”,即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城市建设的“飞地”,以破解传统飞地模式中,欠发达地区创新资源难孵化、高端人才难招引难留用等难题,实现欠发达地区在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上与发达地区的有效对接,来推进区域协调合作升级。

“反向飞地”承担的功能包括不限于招商平台、招才窗口、孵化基地和交流阵地,目前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分别是“人才飞地”、“科创飞地”、“教育飞地”。

“人才飞地”,通常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来便捷获取便捷获取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如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常熟(北京)创新中心。

“科创飞地”,‌指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科创平台或孵化器,‌以获取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实现“孵化在外地,‌转化在当地”的目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如实现“创新创业在杭州,产业化在衢州”的衢州海创园。

“教育飞地”,通常指欠发达地区通过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教育机构或合作办学,‌提升本地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来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比于传统飞地合作中,欠发达地区大多是看人吃肉,自己喝汤的配角,“飞地”的选择更多是行政主导,上级政府安排,“反向飞地”趋势下的区域合作,“飞地”的选择转向市场主导,欠发达地区多了一份探索产业升级、引商招才的主动性,也有了一份和发达地区站在同一产业起跑线的主角姿态

一方面,“反向飞地”能助力欠发达地区从产业追随者转向产业开拓者,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生态。“反向飞地”是孵化器,是招商中心,更是信息中心,能快速接触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产业业态以及研发进展,帮助欠发达地区抢占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前线阵地,配置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本地企业走向更高市场。

另一方面,“反向飞地”能助力欠发达地区做强存量,提升增量,扩大招商渠道。顺应“人往高处走”的自然规律,“反向飞地”通过在异地沉淀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既能做强本地产业存量,避免优质资源流失,也在持续扩展创新增量。与此同时, “反向飞地”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的产业创新“根据地”,能帮助入驻企业深入大城市的产业圈层、政商圈层,有效丰富招商渠道。

典型的“反向飞地”如落地深圳南山科技园的“汕尾创新岛”,2021年正式启动运营,是汕尾在深圳落地的首个“反向飞地”,由汕尾市政府投资建设、专业第三方运营机构深圳市广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汕尾创新岛”有三大功能:一是帮助汕尾企业在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二是招揽大湾区的团队入驻创新岛进行研发、企业落地在汕尾;三是作为一个招商引资的平台。依托深圳高端人才多、创新设备先进以及离岸创新成果多等优势资源,汕尾探索、实践出“研发设计在深圳,产业落地在汕尾”的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汕尾市本土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能力弱、推进科技创新成本高等问题,推动深圳、汕尾两地招商引资、产业链互补、产业共建等深度合作发展。仅两年时间,汕尾创新岛引进了73家企业或团队,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化农业、新材料等高新领域,汕尾本土企业占大头,有58家,粤港澳创新团队15家,完成4项科技成果在汕尾落地转化;以及服务了4家“研发在深圳,生产在汕尾”的企业,取得40多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在汕尾投产的产值近10亿元。

“反向飞地”是“飞地经济”的模式升级版,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企业孵化、产业转化,反向飞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效果好,并不代表“反向飞地”是拿来就能好用的完美模式。迄今,开启“反向飞地”探索的欠发达城市并不算多。

一是产业基础有门槛。“反向飞地”的本质是“借船出海”,这就需要作为“飞出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出海的底气。换言之,实践“反向飞地”的城市,已经在飞地经济1.0阶段沉淀下完备的产业基础,进而有了产业升级需求,来借发达地区布局创新驱动更高发展的产业蓝图。

二是制度摩擦成本高。和传统飞地热衷就近发展飞地相似的逻辑,“反向飞地”也不适宜太远。国内交通建设虽然弱化了时空差异,但异地发展存在的行政管理壁垒、沟通障碍,以及涉及利益分配的社保、税收等政策层面的制度阻力,都是“反向飞地”建设要破解的破题。如安徽大手笔在上海落地的“科创飞地”G60松江·安徽科创园,入驻企业归属上海企业,税金也交给了上海。

三是投资成本高。“反向飞地”的合作模式是推动“飞入地”和“飞出地”在产业与创新系统深度绑定,需要久久为功,自然需要持续坚定的投资和长久专业的运营。经济发达地区本就竞争激烈,要在大企业云集的环境中打出差异化优势、打响品牌,争取到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创新资源,极其考验前方运营能力、后方粮草供应。对于“飞出地”来说,不仅要找准合适的城市落地“飞地”,布局互补的产业链、创新链生态,还要找到适配的合作运营平台,一起战斗,更要拥抱长期主义,这对“飞出地”在财力、耐力以及选择能力上都是极大的考验。

目前国内“反向飞地”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由于实力的限制,“反向飞地”存在入驻企业少、孵化项目体量小、可投入生产运行的项目少的问题。

如何高质量实现“反向飞地”引商招才?近年来,湖南省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飞地经济”研究探索。就“共建共享园区、飞地园区发展研究”这一重要课题,今年3月至8月,湖南省政协组织调研专班,由党组副书记黄兰香带队,先后赴江华、蓝山、嘉禾、汩罗、湘阴、溆浦等县市产业园区实地调研座谈,赴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江西赣州、湖北襄阳、宜昌、鄂州以及陕西西咸新区等地进行对比调研,并专程来到远景智库听取建议。

2.jpg
课题组在湖北宜昌园区调研(图源:湖南省政协)

省政协常委、远景智库院长、首席专家北冰教授就国内飞地经济发展趋势,建议湖南抓住时代趋势,因地制宜探索“反向飞地”模式建设,并根据沿海城市“反向飞地”运营成果,总结出湖南高质量发展“反向飞地”招商引才的“三明确”和“三注重”:
一、明确产业的定位和目标,顺应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发达地区落地“飞地”。
二、明确企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合适的合作运营平台,精准招引合适的人才,助推企业高效创新升级。
三、明确“反向飞地”的建设目标,在合作大局上出发,在利益分配上抓大放小。

北院在陕西调研.jpg
课题组在陕西西咸新区调研(图源:湖南省政协)

三注重分别是:

一、注重双赢。“反向飞地”是推动两地产业协同、互利共赢的平台,要实现两地双向奔赴的协同共赢,前提是知己知彼,“飞出地”要在众多选择中,找到产业资源、沟通环境、价值观等方面最适合自己的“飞入地”。一味“慕强”只瞄准“北上广深”,削足适履的结果是容易陷入被动。

二、注重深耕。“飞地”本质是两地在产业与创新系统深度绑定。任何产业链、创新链的积累,人才资源的沉淀,营商环境的构建都需要拥抱时间,在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和长久专业的运营中收获果实。

三、注重品牌建设。“飞地”承担着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招商引才、项目孵化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定位,是产业合作方、高端人才对“飞出地”建立第一印象的平台,飞地的品牌形象建设至关重要。不仅要彰显飞出地在投入上的决心、耐心和信心,飞地的营商环境打造会直接影响合作方投资的选择。

00.jpg
课题组就湖南飞地经济进行讨论交流(图源:湖南省政协)

适逢长沙正积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时代机遇,北冰教授表示,13个兄弟市州可探索在长沙设立“反向飞地”,形成“研发设计在长沙、转化落地在本地”的创新生态。


文本标签:

上一篇: 北冰:政协委员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

返回
列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