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观察 远景观察

刘茂松:洞庭湖区腹地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发稿时间:2023-08-11 05:55:30 来源: 浏览量:523次

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即经济增长极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是形成较为合理的城市群体系的依托。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经济增长极)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如果没有经济腹地,经济增长极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没有经济腹地,也就无所谓经济增长极。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这种联系的区域空间现象,就是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群经济圈的出现,即经济腹地的形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经济腹地主要有两个,一是湘西南地区,这是山区;二是洞庭湖区域,这是湖区。所以,洞庭湖区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对长株潭都市圈国家重要增长极建设和整个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茂松.jpg

经济学家、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省远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家


一、洞庭湖区腹地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根据空间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与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理论以及自组织作用理论(经济中心规模自我强化扩大),洞庭区域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经济腹地,对长株潭都市圈经济中心的大发展、快发展、好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1、洞庭湖区腹地经济的大发展为长株潭都市圈提供重要支撑。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核心增长极,依靠城市群本身的资源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其快速发展需要经济腹地的支撑,具体而言,需要周边城市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充足的生产原料和能源、广阔的产品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如前所述,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环湖地区本身又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外围结构地区,是长株潭3+5大都市区,不仅农业和轻工食品工业物产丰富,而且物流吞吐量很大,对于长株潭城市群规模扩大和规模报酬递增,具有运输成本低和要素供给丰富(劳动力、土地、工业生产资源)的先决条件。同时人口密集,消费水平高,又是长株潭城市群工业产品销售的主体市场。所以洞庭湖区腹地经济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

 

2、洞庭湖区腹地经济的大发展是湖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

 

历史上洞庭湖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具有物产丰饶的农业优势、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山水交融的生态优势,在湖南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洞庭湖区GDP占全省近2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近20%,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洞庭湖区经济是与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区、大湘南区相对应的第四大经济板块,而且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板块。在湖南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把洞庭湖区的发展定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腹地,通过与核心增长极的协作和配套并接受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以发挥资源优势而加快发展,实现湖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3、洞庭湖区腹地经济的大发展也是湖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需要。

 

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立足于传统农业、轻工业、服务业和低层次劳务经济基础上的增长,现代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传统产业支撑的经济增长,资源消耗多,成本水平高,经济附加值低,且增长速度也很慢。所以,实现中部崛起要立足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依靠现代产业集群和现代增长极。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例,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GDP总和为31373亿元,占2022年湖南全省GDP 48700亿元的64%,占中部GDP总量的比重也提高到13%左右。可以说,洞庭湖区腹地与长株潭都市圈经济中心协同发展,建成长株潭大都市经济区或长沙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区,湖南才有可能真正在中部率先崛起。

 

4、洞庭湖区经济的大发展也是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的需要。

 

洞庭湖区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腰部,承东启西,通江达海,而且又是联结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的纽带。现在龙头上海昂起来了,龙尾重庆也舞起来了,如果腰部的洞庭湖区域不硬,就会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也影响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总之,洞庭湖区腹地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局问题(粮食安全、和谐社会、生态经济、新农村建设等),也是新时代实现整个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洞庭湖区稻渔综合种植基地.jpeg

洞庭湖区稻渔综合种植基地

二、洞庭湖区腹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绿色化,即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升各产业部门的绿色度,增强其绿色竞争力,实现绿色增长;二是促进绿色产业化,即提升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和规模,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为举足轻重的绿色行业部门。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要求,洞庭湖区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实施绿色产业化战略要坚持六大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2)生态价值原则;3)生态公平原则;4)生态融合原则;5)生态替代原则;6)生态促进原则

 

三、洞庭湖区腹地生态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

 

基于生态经济的本质要求,洞庭湖区腹地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要以充分发挥湖泊生态经济总体优势为主轴,实现“六个结合”,建设“六大功能区”:              

一是与“低碳社会”建设相结合,建成湖南乃至我国中部的生态屏障区,提高对地理环境污染的生物自净力和容纳力;

二是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结合,建成低碳化消费品工业的产业集群区,提高湖泊生态资源的加工利用力和节约力;

三是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相结合,建成长株潭都市圈经济中心的腹地依托区,提高洞庭湖区对经济中心的腹地支撑力和承载力;

四是与中部崛起战略相结合,建成长江中游大都市群的延绵调节区,提高对“中三角”城市群的产业融合力和承接力;

五是与新时期湖区治理相结合,建成世界级最具特色的湿地经济区,提高对湿地资源的绿色开发力和保护力;

六是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粮食安全的生产保障力和农民收益创造力。上述“六个功能区”定位在世界经济呈现出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定位就是大湖生态区绿色产业化,实现五大战略目标:

摄图网_600249316_水产养殖(非企业商用).jpg

 洞庭湖区渔业养殖

1)产业生态化

洞庭湖区实现产业生态化最首要的目标是改变现有土地利用的思维模式,以复合生态系统平衡的视角,改革现有的产业流程,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节约资源、环境负面影响小、经济效益高的技术,不断探索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提高企业效益的经营管理模式,淘汰那些设备陈旧、高物耗、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和环境负效应严重的产品,加快创建具有“环境标志”的绿色产品制度,建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的“大绿色产业”。其目标是到2025年洞庭湖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0%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左右。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后的绿色GDP占现行统计GDP的比重由60%左右提高到85%以上。

 

2)产业轻型化

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产业的设计、开发、生产上达到产品体积轻便、生产过程轻洁、消耗排污轻度和产业结构轻型的要求。

洞庭湖区产业轻型化应从三个方面突破:首先是投入轻型化,重点是调整能源投入结构,减少传统煤电和油电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湖区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发展分布式的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页岩气,建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到2025年洞庭湖区轻型新能源的消费率提高到80%左右,同时在满足产品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大力使用新材料(如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其次是生产轻型化,通过科学管理和调度,在湖区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做到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进而对产品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力争到2025年洞庭湖区90%以上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其三是产出轻型化,总的要求是优化产品设计,改进产品性能结构,从物理上解决产品“重、厚、长、大”的问题,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从根源上降低消耗和排污。

 

3)产业高度化

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使结构效益不断提高,这主要包括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演进,由初级产品产业占优势向中高端产品和文旅产业占优势演进,由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占优势向深加工度和高附加值占优势演进。

在这里,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构成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基点。洞庭湖区发展绿色产业化必须彻底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一方面主攻消费品工业和精细化工产业的高端制造,集中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下大决心以大手笔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应把文化旅游业和物流业重点培植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5年洞庭湖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8:55:37,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3: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

 

4)产业集约化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的,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立足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对生产和经营要素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和智能化经营,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回报。由此,产业集约化要求在产品质量上把质量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上,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在企业规模上要求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实现集团化和规模化;在技术创新上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特别要加快实现生产经营手段电子信息化;在人力资本上要求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总之,产业集约化是实现洞庭湖区绿色产业化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核心目标。因此,到2025年洞庭湖区每个县区应建好一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3~5个年产值20亿左右的大企业、15~20个国家级和省级著名品牌;整个洞庭湖区打造3~5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

 

5)产业国际化

指产业的发展面向国际市场,产品设计和制造适应世界不同区域要求的一种生产营运方式,是有意识的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作为产业国际化战略,则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企业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国际化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洞庭湖区发展绿色产业化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进行的,势必要扩大国际开放,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产品进出口水平。其目标是到2025年湖区每个县区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至少达到10个以上、年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主体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品质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整理自刘茂松教授《洞庭湖区腹地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图片丨网络

文本标签:

上一篇: 北冰:政协委员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

返回
列表

下一篇:北冰、蔡文健:关于推动环洞庭湖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