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观察 远景观察

北冰在省政协常委会指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动力变革”赋能!

发稿时间:2018-09-29 05:45:38 来源: 浏览量:2354次

在新发展理念下,湖南如何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这一命题,省政协委员、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在会上作了题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动力变革”赋能》的发言,对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作出了基本判断,并给出了5大方面的建议。以下是北冰教授的发言摘要。
image.png
目前中国经济领域正在推进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格局。其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重点,动力变革是关键。湖南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必须从“动力变革”入手,以“动力变革”来推动“效率变革”,进而促进“质量变革”。


那么,湖南高质量发展基本面如何?从“动力变革”的角度看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带着这些问题,今年4至7月,我随省政协课题调研组以及省政府有关部门,对天津、重庆、福建、长沙、株洲、郴州、永州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个人体会报告如下。

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形势判断   

从自身来看,湖南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作为。2017年湖南GDP同比增长8%,今年一季度湖南GDP同比增长8%,今年上半年湖南GDP同比增长7.8%。延续了去年以来总体平稳、稳中趋优的发展态势,在全国稳居前十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开放经济成效明显,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1.6%,成为我省经济运行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一个重大亮点。湖南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得益于政府的不断创新与环境改善,得益于新动能的成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态势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动力与空间。

与先进地区相比,湖南高质量发展有不足、有差距、有短板。通过调研发现,湖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还存在以下四个亟需突破的难点:

■ 一是如何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现“好又快”。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都开始淡化经济增长,强调转方式、调结构,从粗放增长、追求数量和规模,到追求质量和效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但高质量和高速度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压力之下,如何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出创新驱动,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以实现“助跑跳高”的目标,是未来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二是如何布局与建设重大项目,实现“产业优”。我省产业大而不强、 附加值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发展不够仍是突出短板。如何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兴湘、产业强湘”,是我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三是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生态美”。如何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价值评价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是我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点。

■ 四是如何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纵深推进“放管服”,实现“机制活”。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已经成为建设“新湖南”的重大优势,也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如何立足省情,探索出政府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独特发展模式,激发我省民营经济活力和创新创业动力,是我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全新课题。

image.png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但高质量发展并非不要速度,而是指经济发展不以追求速度为中心,恰是应该在保持一定速度的基础上,将精力集中在发展质量。因为,之前“落后的生产力”需要速度优先,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质量和效益优先。要理性认识和科学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从“动力变革”破题,促进全省经济量质齐升。

  1、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完善顶层设计”转变  


借助江苏、上海等地经验,按照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政绩考核等六大体系,探索构建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我省《高质量发展检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等文件,并以此为指挥棒调动各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特别需要注重开阔视野、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湖南总有一种“比东不足比西有余”的心态,让湖南人抱着“不靠前,不靠后,骑头驴,居中游”的思想,不愿开拓、不敢创新。我们在制定、完善、优化“顶层设计”时,应由安于现状向科学跨越转换,由平稳平庸向敢闯敢试转移,由固步自封向开放包容转换,以更宽视野、更新理念、更大步子谋划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

image.png


   2、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  


经济新常态下,转换发展动能是时代之必需。深圳以创新驱动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中国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创新之都和国内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杆。2017年,GDP达224万亿,增长88%,5年平均增长达9.2%,增速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居首。

我省也应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扎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和振兴实体经济两篇文章,纵深推进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大手笔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营造亲商安商的宽松环境,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链条,精准对接链主企业,招引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做大做强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大科技和人力支撑,加快创建创新型省份,建设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和长株潭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创新提高实力,提升质量。

image.png


   3、从总量发展导向,向绿色发展导向转变 


之前,我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加快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

对全省141个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进行重组定位,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工业加工业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四类进行分工配套集群式的产业组合,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和产能,做强产业链特别是延长价值链,彻底改变“归大堆”式的落后生产方式,打造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绿色产业园区。特别是加快推动长株潭“绿心地区”的保护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想资源节约和低碳循环转变,使绿色成为湖南发展的底色。


image.png

  4、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转变 


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产业扶贫为主抓手,增强农村地区自主造血能力。

要全面推动省委“一号文件”中“六大任务”的落地,在城乡之间逐步打破户籍、产业、资源流动的壁垒,加快我省农村地区产业迭代升级,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要推进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image.png


  5、从资源供应向品牌运营转变  


湖南在资源占有、产业基础、科教人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但品牌建设和运营的意识不强,品牌标准不完善、监管要求不高、有竞争力的品牌数量不多。截止2017年,我省获国际知名品牌认证认可的企业和产品仅逾百家。

建议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适应消费需求,通过打造“锦绣潇湘”“湖南制造”“文化湘军”等一系列高端品牌,提升我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构筑新时代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

image.png


文本标签:

上一篇: 北冰:政协委员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

返回
列表

下一篇:北冰、蔡文健:关于推动环洞庭湖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