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动态 远景动态

湖北卫视专访北冰: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部如何加强产业协作

发布时间:2021-06-04 05:54 浏览量:1869次 发布者:本站

 加强汽车产业融合一体化优势互补。

 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三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编者按】全国两会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频热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不约而同就“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一带一路”等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交汇点,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如何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有何背景和理由?湖南湖北有哪些共同发展的机遇,在产业合作方面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协同发展?


3月15日,湖北省党政代表团来湘考察之际,湖北卫视记者杜瑞雪一行来到湖南省远景智库,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部如何加强产业协作的问题,采访了经济学者、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


微信图片_20210604175132.png

3月15日,湖北卫视专访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图/湖北卫视



01

Q&A 长江中游城市群

区域内部如何加强产业协作




“十四五”开局之年,推进湘鄂赣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为中部崛起最有力的脉动。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借助交通区位优势,湖北湖南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方面,正依托各自优势,加速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湖北卫视:湖北,是各主机厂家竞相争夺的粮仓市场之一,长沙企业如何看待制造大省湖北的市场机遇?

 

北冰:截至2020年底,长沙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专项项目27个,市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企业668家。株洲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专项9个,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企业(车间、工厂)20个,创建市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61个。湘潭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1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个、示范车间8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单元)40个。湖北是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工业以及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突出,面对湖北市场,长沙企业正在充分发挥装备制造、轨道交通产业优势,在武汉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游城市群重要交通通道中抢占市场。下一步,还将一手抓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智能化培育,抢抓产业互联网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着力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湖北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湖北卫视:针对长沙当前重点发力的智能制造领域,在产业对接、产业链融合、产学研协同等方面,与武汉、或湖北,有哪些合作?

 

北冰:长沙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是全球唯一拥有4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堪称世界级智能制造之都。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试点,已建成国家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能源电机工程中心、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在轨道交通产业拥有绝对的产业优势。湘潭在形成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1+4”特色产业体系之外,正在加快发展“两新三电”:新材新能和电机电控电传动。长株潭地区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已经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集群。武汉光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在湖南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长株潭地区、武汉两地教育资源富集的优势,在智能制造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中加强产学研合作;长株潭地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培育集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与湖北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在产业对接方面,长株潭智能制造产业要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与湖北正在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深度融合。


微信图片_20210604175108.png

 

湖北卫视:下一步,湖北与湖南还应从哪些方面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北冰:未来,如果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功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之后的区域发展“第五极”,湘鄂赣内部抱团将会更紧密,这也有助于承接国家重要产业转移,吸纳国家重要产业落户。

 

我认为,就湖南湖北未来产业协同发展来说,一是要在合作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要求,围绕提升产业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产业链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协作,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携手打造一批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二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建制约束、清除市场壁垒、统一开放市场。两省应该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市场信息互通和信用体系互认,构建大融合发展格局。三是在产业规划上要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互补性发展。省际合作不是单向输出,应是双向互补。湖南湖北之间有很多错位优势,要加强沟通协调,挖掘巨大的合作空间。



02

牢记嘱托 谱写新篇

湖北卫视|走看鄂湘赣



3月18日,湖北新闻《近邻相亲多互补,产业协作共发展》。


“十三五”以来,鄂湘赣为代表的中三角,以全国面积的5.9%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9.4%,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战略力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黄金通道”。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部如何加强产业协作,今天的走看鄂湘赣,我们从一块电池说起。


记者杜瑞雪:“不到一分钟,升上20米的高空,在这样的速度下,可以一边平稳地喝茶一边欣赏美景,满杯的茶一滴都没洒。而送我到高空的小伙伴,就是中联重科的全新的高空作业平台,搭载了最新的锂电池系统,全程平稳舒适、无噪音、零排放。”


在位于长沙的中联重科,这些高空作业平台里的动力系统,都来自湖北企业。


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锂电池最大的成本在电芯,一条产线大概投入10个亿的样子,作为我们主机厂来讲完全没有必要去做这一块的投入,本身湖北的动力电池研发这一块的基础实力比较强,大家共享一个平台,然后协同来发展。”


协同发展,是基于两省在产业上的互补性,翻开两省的“十四五”规划——湖北,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医药化工为主;湖南,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天动力为主,主导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互补空间。比如,湖南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这款车载泵的底盘,有一半以上,是来自湖北汽车龙头企业——东风。


中联重科助理总裁黄建兵:“东风作为国内最大的底盘制造企业之一,不但在技术实力上有非常雄厚的支持,物流的成本上面远远要低于,超过500公里以上的这些其他的企业,当天就可以到达一些重要的物质。”


在湖南,以中联重科为主的机械企业,有800多家配套企业,近三分之一来自湖北,尽管有质量、物流等优势,但两省之间的上下游合作,还远远不够。比如,中联重科的泵送产品,已经发展到80多种,但湖北企业的底盘,只能用于车载泵这一种。


中联重科助理总裁黄建兵:“许多还是来自于进口的品牌,运送和物流过程中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东风能够在底盘的优势上继续发挥,能进一步提高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如何在错位发展中,提升产业合作的能级,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协同发展的方向之一。


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长沙、株洲、湘潭都在汽车领域同步发展,我们在这些零部件方面相当一部分要依赖外援,实际上中间大部分都是在湖北或者十堰和武汉,如果说能够加强两城汽车产业融合一体化优势互补的话,完全可以把我们的汽车产业做得更大。”


共建的想法,正在变成现实。眼下,华新水泥正在湖南冷水市,投资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三一重工也加速在武汉的布局。武汉港发集团发起组建首个跨行政区域的长江中游航运企业联盟,来自三省12个城市的114家港航企业和行政主管单位加盟。越来越多的产业合作,还在可预期的蓝图中——2019年年底,武汉长沙合肥南昌联合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湖北的“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深化与湖南、江西等战略合作,联手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石化、家电、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


湖南省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胡军:“我省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湖北在光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后劲足,可加速推进我省三一、山河智能、中联重科,与湖北东风、武钢等企业融合发展,通过项目引进、园区合作、飞地经济等方式,共同建设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共同打造若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03

飒!全球网红厂房里藏着“湖北大脑”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是总书记赋予鄂湘赣三省的共同使命。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全国两会之后,湖北广电派出多路记者全媒体探访鄂湘赣,看中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早春脉动!16日,这一路记者来到了湖南省长沙市的三一集团“18号厂房”。


从制造到“智”造,是工业大省湖北湖南共同探索的考卷。迈向智能化转型,如何取长补短,并肩携手?


三一集团“18号厂房”,这个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被全球业界称为“最聪明的厂房”,有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工程机械领域内颇负盛名的智能工厂。


从去年8月完成达产后,灯塔工厂现在已进入稳产阶段,在现场,记者最直观、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高、美、快。


在这里,生产节拍越来越快,45分钟下线一台泵车,从一块钢板切割到一台整车下线全部集中完成,几乎每一个环节均可实现智能化生产,从订单到交付只需20天。这样的超级节拍背后,得益于AGV精准的台套配送和智能化的生产调度系统,50多台自动化物料运输小车AGV,近20余条自动化产线,6大高度自动化作业岛在高速运转。


但小车怎么走最快?提供重要支持的技术“大脑”,有来自湖北的科研与生产力量。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团队在物流仿真调度优化系统的联合攻关,厂房里的agv小车的路径正加速优化,计划调度排查,突破运行瓶颈,给出最优的调度策略,保证物流高效。


此外,在仓储物流方面,工厂立体仓库后台的自动化配送系统也由华中科大与三一重工联合研制,通过这套系统,三一重工打造了批量下架、波次分拣,单台单工位配送模式,实现了从顶层计划至底层配送执行的全业务贯通,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及准确率,准时配送率超95%。


在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智能制造所所长饶有福看来,这样的合作是两省优势互补的重要体现:“智能制造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平台加生态圈的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助力,华科在前期的规划设计排查这方面都是非常有优势的,通过他们技术力量成就了我们智能物流的加速运转,在我们这种工程化应用的环节这个平台上,进一步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场景应用,能够做很多创新性的科研,从科研到应用,正所谓实现产学研用一体,未来智能制造里面,需要更加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目前,两省间的创新合作成果仍有待提升。2016-2019年,上海、南京论文合作中心度位列全国第二、第三名,长江中游城市群仅有武汉一城入围前十;中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成果与长三角还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加速两省在产学研上更紧密结合?


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冰看来,提升区域原始创新能力、构建长江中游科技创新共同体势在必行。应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支持三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一方面借助本地科研机构推动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鼓励面向本地中小企业的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整合,引导地方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和专业化。

相关新闻

返回列表